高培商院案例教學特色的系統梳理,結合其教學體系與行業實踐,總結為六大核心特色:
1. 行業標桿案例深度植入
課程以華為、豐田等企業的真實運營案例為藍本,構建供應鏈管理、市場競爭等場景化沙盤模型,學員通過3-4年虛擬經營周期體驗企業全流程決策。例如,模擬華為IPD流程中的研發資源分配矛盾,或豐田精益生產的庫存管控挑戰。
2. 動態變量與突發事件設計
融入政策調整、技術故障、客戶投訴等突發變量,考驗學員在不確定環境下的應變能力。例如,在供應鏈沙盤中模擬物流延誤導致訂單違約,迫使團隊重構交付計劃。
1. 全職能崗位模擬
學員分組擔任CEO、財務總監等角色,通過跨部門協作與資源博弈,理解組織內部價值鏈關系。部分課程引入“跨界團隊”模式,模擬事業部制企業的權責沖突。
2. 數據驅動的決策優化
結合ERP系統、大數據預測工具,量化分析市場占有率、現金流等指標,培養學員基于數據的理性決策能力。例如,利用BI看板識別生產延誤與預算超支的關聯性。
1. 雙循環反思機制
– 操作層復盤:對比團隊策略差異,量化評估關鍵決策(如研發投入時機)對ROI的影響;
– 認知層升級:將沙盤中的庫存積壓問題對應JIT理論,用SWOT模型解釋市場擴張失誤,強化理論實踐聯結。
2. 行業案例庫對照
建立包含500+企業案例的數據庫,學員可橫向比對自身策略與行業標桿的差異,提煉可復用的方法論。
1. 虛擬仿真技術應用
采用3D建模與GIS技術構建電子沙盤,實現供應鏈物流可視化、市場需求波動預測等復雜場景模擬,提升教學沉浸感。
2. AI輔助決策訓練
引入智能算法模擬競品行為,例如在市場營銷沙盤中生成動態定價策略,訓練學員應對AI驅動的競爭環境。
1. 從單一場景到系統思維
設計進階任務鏈,如從產品研發擴展到多品牌全球化運營,要求學員將供應鏈管理經驗遷移至新市場合規挑戰。
2. 商科與工科知識融合
在項目管理沙盤中整合財務風險評估與工程技術方案,例如模擬新能源項目的工期-成本平衡決策。
1. 評估體系
– 知識維度:通過沙盤決策邏輯筆試考核理論應用準確性;
– 技能維度:基于數字化平臺數據評估決策效率與風險控制水平;
– 行為維度:360度反饋評估團隊協作、跨部門溝通等軟技能。
2. 教學內容動態升級
每年更新30%案例庫,新增ESG指標、跨境貿易合規等前沿議題,確保與商業實踐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