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創建團隊滿意度 團隊滿意度是如此地重要,以至于它應該成功項目成功的標準之一。當組織漠視這一標準時,令人不快的事情常常也就隨之發生了。看看下面的例子:一個項目經理要完成一個困難的項目,他的團隊成員都被累垮了,紛紛離開。團隊成員被累垮的原因是項目一定要在一個規定的日子完成。到了這個日子,項目完成了,可是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團隊成員流失了,使得公司在知識管理方面出現了很大問題。看起來公司是因為過于專注要達成的結果而忽視了團隊滿意度。 對于項目經理來說,團隊內部的滿意度是他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當一個項目開始,就應該有一個如何建設團隊以及確保團隊滿意度的整體戰略。這個戰略分成五個層級: 1.生理需要:空氣、食物、居所、睡眠等。 2.安全需要:保護、安全、秩序、法律、穩定性等。 3.社會需要:家庭、工作、關系、愛情等。 4.自尊需要:成就、控制、獨立、地位、統治、特權、管理責任等。 5.自我實現:實現個人潛力、自我滿足、追求自我實現以及巔峰體驗。 除非員工的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否則他們不會開始追求社會需要。由于大多數的項目經理在矩陣式工作環境中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意味著分配給他的團隊成員要向其直線經理述職。因此從項目經理的視角來看,對于第一和第二個層次的需求,他們很難做些什么。雖然他們可以發揮影響力去界定其中哪些領域需要改善,但卻很難施加直接的影響。 第三個層次,社會需要,是項目經理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團隊建設和團隊滿意度開始于社會需要的層面。通過鼓勵團隊成員,和他們互動交流,項目經理可以對這個層面施加影響。如果項目經理可以建立起一個社會需要得到滿足了的有凝聚力的團隊,那么這個團隊就會同心協力地工作,并且向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層次邁進。 要想幫助團隊成員到達最后兩個層次是很困難的。但是通過努力,也不是沒有可能。通過幫助團隊成員的直線經理確定在第一和第二層面上需要做的工作,以及確保完成了第三個層面需要做的工作,項目經理已經創立了這樣一個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團隊成員可以在自我需要的五個層次中拾級而上。當每一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潛能,團隊就能交付令人驚喜的成果,并且實現項目的目標。 03實施百分之百/百分之十法則 這條法則一直備受爭議,但卻是項目管理成功必不可少的。它指的是“作為一個項目經理,我要百分之百地為項目失敗負責,但是如果項目成功了,我的作用只占百分之十”。 很少有項目經理真正相信這條法則。但是,一旦它被理解且被實施,就會成為團隊建設和職業成功的有效工具。這個理論和項目經理頭腦中的一個想法有關,那就是他是想把團隊引向低谷還是帶領其走上巔峰。如果項目經理總是想踩著團隊往上爬,那么他最終會和團隊一起失敗。另一方面,如果項目經理積極帶領團隊走上巔峰,那么他最終會和團隊一起走上職業的高峰。 百分之百/百分之十法則要求項目經理不能把責任推到其他任何人身上,只要項目失敗了,就是你的責任。 當項目成功,項目經理可以和團隊一起慶祝并且接受贊譽。但是,只能承接其中百分之十的功勞。下面是一個例子: 公司高層:“湯姆,作為一個項目經理,你的工作非常出色!” 湯姆:“謝謝!但是如果你擁有這樣一個團隊,你很難不獲得成功。我本人實在是沒有什么可以夸耀的。” 這是真的。團隊做了大部分的工作,而項目經理的責任是確保工作被完成,確保團隊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組織的承認。反之,如果違反了這條原則,就會在團隊中滋生對項目經理的憎恨和不滿情緒。 快樂的團隊生產優秀的產品,優秀的產品確保顧客的滿意,顧客的滿意確保生意的長久。所以項目經理們,無論如何都不要犧牲團隊,因為損失將無法估量。
課程
了解員工的工作技能 作為領導想要有效的做好團隊建設,得了解每個員工所掌握的技能、能力,才能對員工科學的安排工作,讓員工充分發揮工作潛能,還能夠反作用對企業產生經濟效應。更重要的是,增加員工對領導的信任和“洞人細微”的認可。員工工作好了,員工之間自然會減少不必要的矛盾。
怎么樣做目標管理
團隊建設——制度建設與執行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的建設可以規范團隊的工作開展,以形成一個共同的工作目標。制度的制定需要團隊的共同討論,而不是團隊領導自己決定。它的內容包括:日常考勤制度、會議制度、各種臺帳制度和激勵制度。而且是可以執行的。我了解到有這么一個學校,它的日常工作要求每天(冬季)早上8:30準時到辦公室,制定的依據是公司總部要求早上7:00起床,7:30晨讀。我認為這是很難執行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要知道工作是介于體力勞動和智力勞動之間的工作。不要說遇到出差的情況,就是前一晚的業務應酬,就不能保證這個工作時間。可想而知這個制度的執行結果是什么。在這里我并不是說早上8:30上班是一個錯誤,而是說明制度的可執行性。 在這里我闡述一下各種制度的目的和內容: 1.考勤制度 目的是了保證工作時間。內容包括辦公室考勤與出差考勤。 2.會議制度 目的是討論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提供學臺。內容是周例會、月例會、公司例會。 3.臺帳制度 目的是對工作的監督與跟蹤。內容是工作計劃、工作日記和其他工作相關的臺帳。 4.激勵制度 目的是保持團隊的工作熱情。內容有正負激勵之分,正激勵一般有:公司高層的表揚與肯定;經濟獎勵;提升獎勵以及公費旅游等。 俗話說:態度決定人生的成功高度,而團隊文化就像這人生的“態度”,它決定團隊效力是否1+1>2。團隊文化是對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認同的前提下,形成一種積極、易溝通、學習的精神狀態。團隊文化的外在表現是團隊有共同的工作目標、集體活動開展情況以及學習制度的執行情況。共同的工作目標是指團隊全體成員愿意把自己的才能奉獻給團隊,以爭取取得良好的業績。而集體活動的開展可能讓許多的執行校長忘記了,這是可以理解的,老板給你高薪是有高要求的。但這集體活動是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不可偏廢。其實這集體活動的開展并不是很難,在每次例會后舉行一場小活動、并不是過分的要求。或者一次OK、一次晨跑也是好的。但很多的團隊領導寧愿跟商家喝到胃出血都不會組織一次集體活動。學習也是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學習學校的基本業務、學習課程知識、學習彼此優勢等。只有學習型的團隊才能取得好的業績。,因為學習的態度反映團隊的精神面貌,是團隊工作技能的保證,是溝通的需要。
關系方面,有正式關系和非正式關系,比如經理和部下,這是正式關系,他們是同鄉,這是非正式關系。團隊關系的挑戰需要領導創造環境和機會,協調、溝通、安撫、調整、啟發、教育,讓團隊成員從陌生到熟悉,從防御到開放,從不穩定到鐵,甚至從拒絕到接受,從懷疑到信任,關系越穩定,越信任,組織內部消耗越少,團隊效率越大。
怎么進行團隊建設活動 (1)需要在一些特殊的情境場景下進行團建活動。 為啥需要一些特殊的情景呢?因為辦公室更適合的是談工作問題,而人與人的交往不僅僅只是工作,換一個環境可能就認識到一個跟職場中完全不一樣的同事。可以說,在一些特殊的情境場景下,可以認識到團隊成員更真實的、生動、全面的一面,更能激發相互了解、協作的熱情和潛能。這也符合“以人為本”的角度,認為人是一個完整的人、全面的人、生動的人,有著巨大潛能的人。所謂一些特殊的場景就是能夠激發員工熱情和積極性的情境場景,比如開會、聚餐、旅游景區、KTV、玩團隊游戲、拓展訓練基地、定向闖關、劇本殺(謀殺之謎)等,也可以參考一些團建公司(這類公司很多,比如嗨馬團建等)推出的深度主題團建,這些都算是特殊情境場景。 (2)讓員工與員工,員工與領導之間的能夠有更多的情感交流。 在特殊情景下,吃飯、玩游戲,玩各種的團建項目等,都會讓同事之間產生大量的共同話題,這樣公司的所有人都不是在尬聊,是在真正的有效溝通。這種有效溝通帶來的情感方面的交流,某種情況下遠勝辦公室里開4-5個小時的會議,遠勝空喊的口號,或者是虛假的迎合領導。 (3)不一樣的甚至是難忘的共同經歷,這些共同的經歷將成為他們關系的紐帶。 人與人的關系,能不能更進一步,唯共同經歷。人與團隊也是一樣,現實中我們沒有那么多的共患難,但可以通過共同去克服或者完成某項任務,比如分組比賽,沙灘足球、排球,創意擺拍評比等等。這個共同經歷能很好的激發團隊人員的歸屬感,企業凝聚力等,一盤散沙的團隊和能并發能量的團隊很可能差的就是這一點。通過共同的經歷,激發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標。同時,這可以前所未有的激發人與人之間的向心力。 (4)滿足員工被尊重,歸屬感,安全感,被愛等精神需求。 職場很多人持的一種態度是拿多少錢,干多少事,沒錯,公事公辦沒毛病。但這樣的一個組織不是一個團隊,是沒有戰斗力的,跟美國、法國大兵一樣,仗打一半,時間到了下班。這個時候,需要的共同的信念,需要打造屬于團隊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物質需求雖然是基本需求之一,但除此之外,精神需求才是更具有長久激勵性的。團建,很多時候是看有沒有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員工需要地更多的是感受到被尊重,歸屬感、安全感,被關愛等精神需要,團建需要的也就是讓員工感受到公司對待員工的態度。 (5)團建活動要根據目標選擇適當的活動形式,才能更大地起到團建的作用。 團建活動形式各種各樣,但有沒有價值就不一定了。近些年出過不少奇葩團建,50公里徒步拉練、極限野外生存、玩低俗游戲。這些看似是對人的歷練,對團隊的考驗,實際上是不考慮實際情況的拍腦袋決策,只會起反作用,還不如不搞。這種不恰當的團建,還不如選基礎級別的團建:聚餐吃飯、玩個團隊小游戲、亦或是群里面老板發個紅包等。 團建活動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團建的目的、公司所處的成長階段等來進行選擇,所以,首先要分析公司目前的問題所在,為什么要做團建,團建是為了達到什么樣的目的、目標?然后考慮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團隊建設的目標也在不斷調整,比如創業期的激勵士氣、凝聚共識;成長期的成員融合、建立信任;成熟期的協作效率、打破壁壘、重塑文化……目的不同、階段不同,團隊建設呈現的方法也是紛繁復雜,讓人眼花繚亂,而且背后都有各種理論作為依據,各個企業需要根據各自的不同也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團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