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教不在身在明,講不在理在懂。”這句話揭示了溝通的真諦:講話的精髓不在于華麗的語言,而在于對方是否能明確理解。不論是在商務場合介紹公司概況,或是日常生活中分享心情,抑或是在領導面前匯報工作,有效的溝通都應圍繞著“明確、理解和共識”這三個關鍵詞展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表達常常夾雜著事實與觀點。以談論電影《梔子花開》為例,當我們談論它時,是列舉豆瓣評分、上映年份、主演陣容、感人情節等具體事實,還是僅僅給出主觀感受?顯然,越注重細節,信息就越具有說服力和真實性。同樣的道理適用于介紹公司、分享經歷乃至回應親友問候。學會將細節娓娓道來,能夠讓聽眾更真切地理解并產生共鳴。
此外,溝通的順序也至關重要。在表達觀點前,應先觀察聽眾的態度和認知,若對方與你的觀點一致,可先拋出觀點;反之,若觀點存在差異,則應先陳述事實,以便為后續觀點的提出鋪墊基礎。同時,分享好消息和壞消息時,也需運用恰當的策略:兩個好消息宜分散告知,讓快樂加倍延續;兩個壞消息則應一次性告知,減輕反復打擊;一個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的壞消息,應先說壞消息再談好消息,讓壞消息的影響得以淡化;面對一個大噩耗和一個小好消息,應先告訴噩耗,等待情緒緩和后再給予安慰性的好消息。
至于在領導面前匯報工作,應遵循“結論先行”的原則,因為領導的時間寶貴,他們更希望直奔主題,先了解結果,然后再聽取原因和詳情。這是一種要事優先、尊重時間、高效溝通的智慧。
綜上所述,無論在何種場合,遵循“明確、理解、共識”的溝通原則,把握好事實與觀點的比重、消息分享的時機以及報告內容的順序,都能有效提升我們的溝通效果,讓每一次交流都成為傳遞信息、增進理解、達成共識的橋梁。這就是我們日常談話中應當遵循的深度溝通藝術。